当前位置:首页 >> 杭州市外遇调查;夫妻双方有一方是精神病是否能离婚
一、夫妻双方有一方是精神病是否能离婚
夫妻一方为精神病患者可以离婚。不过需依据患者民事行为能力状况及离婚途径不同处理。
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,要先变更监护关系,由变更后的监护人代理参加离婚诉讼。
离婚途径有协议和诉讼两种。若精神病患者是间歇性精神病人,在其精神正常时,双方就财产分割、子女抚养等达成一致,可协议离婚,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。若选择诉讼离婚,一方可向法院提起,法院会综合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,如能证明因精神病导致感情破裂且调解无效,法院会准予离婚,久治不愈的精神病可作为认定感情破裂依据之一。
建议想离婚的夫妻,先确定患者民事行为能力,再选择合适离婚途径。若选择诉讼离婚,要积极收集能证明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据。
二、夫妻一方患精神病离婚时财产分割咋定
根据法律规定,夫妻一方患精神病离婚时财产分割遵循以下原则。
首先,要保障精神病患者的基本生活和治疗需求。分割财产时应适当给予患精神病一方多分,以维持其后续生活和治疗开销。
其次,遵循照顾无过错方原则。若患病一方无过错,在财产分配上应考虑予以适当倾斜。
通常先由双方协商分割财产,若协商不成,可向法院起诉。法院会依据财产具体情况,按照上述原则进行判决。同时,若精神病患者在婚姻中有共同债务,也应合理分担,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。总之,分割时需充分考量精神病患者实际状况,保障其合法权益。
三、一方患精神病时离婚财产分割如何处理
一方患精神病时离婚财产分割,需遵循照顾精神病患者权益原则。
依据《民法典》,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;协议不成,由法院根据财产具体情况,按照照顾子女、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原则判决。对于患精神病一方,因其可能缺乏生活自理和经济来源能力,法院通常会适当多分财产,保障其今后生活。
若精神病一方存在生活困难情形,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,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;协议不成时,由法院判决。
实践中,要提供精神病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,证明其精神状态及对生活的影响程度,以便法院在分割财产时作出合理裁判。
当探讨夫妻双方有一方是精神病是否能离婚时,除了这个核心问题,还有一些相关情况值得了解。比如在能离婚的情况下,财产分割该如何处理。由于精神病一方可能在生活中存在一定的困难,在财产分配时可能会适当予以照顾。另外,关于子女抚养权,如果有子女,在判定抚养权归属时,会综合考虑精神病人一方的病情程度、是否有能力照顾孩子等因素。